色婷婷综合久久久中文字幕,国产一性一交一伦一A片,大桥未久亚洲无av码在线,亚洲国产精品久久久久秋霞影院

歡迎來到中國甘肅演藝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集團快訊
您當前位置: 首頁 > 集團快訊 > 集團要聞
弘毅守正藝術生活——傳承秦腔藝術是我的使命
作者: 來源:甘肅秦腔一甘肅秦腔藝術劇院 更新于:2023-01-11 閱讀:0

弘毅守正藝術生活

——傳承秦腔藝術是我的使命

甘肅秦腔藝術劇院  郭鋒

640.jpg

中國演員 / 表演經驗

2022 年第 10 期   總第 107 期

秦腔,是我們隴東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種樂趣,作為一個出生于八零年代的甘肅慶陽人,印象中小時候農村的熱鬧非凡和悠閑雅趣,莫過于耍“社火”。“社火”是秦腔源于傳統的另一種變相的表現形式,古人以火結社,激情時刻,吼一段秦腔,是最直接的情感宣泄、是最直接的生命文化的體現。

2.jpg

《竇娥冤》劇照

小時候,逢年過節趕大小集市,一般都有秦腔戲班的演出。在我老家的生活之中,不論是在集市場合還是鄉野田地,都有秦腔的聲音。秦腔與我們的生活難分難解,那時候感覺是如此的自然和本真。耳濡目染,久而久之,秦聲秦音也無形中注入到了我們這一代人的血液中。

從小,我就喜歡唱歌、跳舞,偶爾也會 “有模有樣”地唱幾句秦腔。因為愛好秦腔,學校里的老師拉板胡時,總會讓我唱一段,學校每次的文藝展演中都有我的身影,自己開心的同時,也深得老師和同學們的喜愛。其實,真正讓我踏上秦腔藝術道路的,還要從10年前與恩師邂逅說起。

3.jpg

《四賢冊》劇照


偶遇恩師  領道出行

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

唱好秦腔,是我對于秦腔文化崇高和優美的追求與向往。感受歷代秦腔人對藝術奉獻精神,更是讓我內心獲得一種關于藝術的自由和幸福的渴望。

走向秦腔的藝術之路、一路為我指點方向的,便是在第三屆紅梅大賽的時候有幸認識了京劇老師——孟慶波先生。孟老師為我編排了《貍貓換太子 ·焚宮》,這出戲曲是慶陽市鎮原縣劉鏡老師在傳統秦腔本戲《貍貓換太子》中為李妃創寫的一個折子戲,由甘肅省隴劇院關來強老師作曲、孟慶波老師編排。當時我在地縣上班, 每次有機會來蘭州都是擠著時間排戲,孟老師對我認真教導,每次排戲不厭其煩地親自示范,口傳心授。記得當時孟老師腿不好,每次排練,讓我們“折騰”得一瘸一拐的走路,說心里話我很感動又有點不忍心。

4.jpg

《清風亭》劇照

《焚宮》這出戲的排練,孟老師主要用的是京劇程派身段,其中包括李妃逃生途中所用戲曲程式化、圓場、水袖來表達人物出逃中的復雜心理變化和對環境的體現,還有秦鳳大義救主,火海逃生,主仆表現極其復雜、無奈的情感表達。老師說創排這出戲,他想把舞臺上互換服裝這一老戲新排的手法展現給觀眾,讓大家覺得不光是戲曲文化內涵的美、還要將程式技巧的應用結合起來,編排這出戲,讓人有不同的感受,耳目一新。

因為我從閨閣旦轉入青衣,從身段到唱腔、從整體都得做出適合人物性情演出的改變,老師說要拿下這出戲,對角色的演出要有一個新的認知,要重新開始。

孟老師經常會說一句“必須得練,要好好練。”這一練就是三年。每次排戲,一個動作不滿意他就讓我做無數遍,排練完還要給我普及很多秦腔理論知識,讓我觀察生活中的細節,孟老師的教誨,讓我對戲曲的認知有了一定的提升。

至今,我永遠都銘記著孟老師的一句話:“戲曲、舞臺藝術沒有捷徑。要不厭其煩的練百遍、千遍才能在舞臺上表現百分之七十。”因了這句話,  每天“練戲”成了我的必修課。付出就會有收獲,在第三屆紅梅大賽中,我以《焚宮》這出戲榮獲一等獎,同時也迎來了我人生路上另一大轉折。

5.jpg

郭鋒便裝照

名師指點   演技提升

2011 年,我被調到甘肅秦腔藝術劇院,劇院的領導對我很關心,同事們相處融洽,也很友好。與此同時,我遇到了我的另一位藝術與生活的導師 —— 秦腔名家蘇鳳麗老師。蘇鳳麗老師是甘肅秦腔藝術劇院副院長,國家一級演員,第 26 屆戲劇梅花獎獲得者。以前我在地縣的時候,就看過蘇老師的戲,非常嚴謹,非常細膩,就覺得她一出場從哪里看都是一個“美”字。

來到劇院見到老師很開心,  心想終于能近距離觀看學習蘇老師的戲了。每次老師演戲,我都在旁邊觀看學習。有一次給蘇老師說我想學她的戲,蘇老師很爽快,耐心地把秦腔《鎖麟囊》中《尋親》一出排給了我,讓我很感動。因為這是老師演出《鎖麟囊》申梅之后,我是第一個傳承學習蘇老師《鎖麟囊》的人。

開始排的時候,老師說要演好這出戲不容易,薛湘靈這個人物不好演,首先要把握好人物性格變化的準確度, 還要有深厚的基本功。《尋親》這出戲主要通過水袖、圓場等一系列程式化的動作表演和豐富的情態變化來表現薛湘靈尋親的急切心情和藝術表現魅力。蘇老對藝術的態度特別認真, 一絲不茍、細心教導,  每一個動作、細節,尤其是蘇老師獨特的唱腔,對每一個字的吐字發音、韻味氣息和強調高低的技巧細心的傳授給我。不僅《尋親》這出戲如此,  這幾年我所演的《側美案》《黑叮本》《清風亭》《竇娥冤》《四賢冊》等等,都是經過老師不斷編排的,每一場老師下來都會指出,并改正我演出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和不足。

蘇老師常說戲曲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我們只是把生活中常見的人和事物用高雅的藝術形式展現給觀眾,老師還說讓我們在舞臺上“真聽、真看、真感受”,要用真實的表演去打動觀眾,讓觀眾覺得舞臺上的你就是他們心目中的主角、是生活中的精神 支柱。除了藝術上的指導,生活中她更多的像一個長輩一樣對我關心,在 2021 年甘肅演藝集團秦腔藝術劇院蘇鳳麗“師帶徒”項目匯報演出中,我正式拜師,成了蘇老師的學生。

6.jpg

《鎖麟囊》劇照

承蒙孟老師、蘇老師和院團各位老師的關愛和栽培,也感謝院團領導和同事們的支持,讓我成長,獲得了很多個人藝術獎項,并在 2021 年舉辦了兩次個人戲曲專場,2022 年順利晉升為國家一級演員。

專場的演出,是我戲曲人生中最難掌控的一刻,不同的行當,不同人物的變化,以及對身段、唱腔的把控。那時的我非常的焦慮,面臨演出的各種緊張與不安,正是有蘇老師的陪伴與鼓勵、有蘇老師對每一折戲親 力親為的指導排練,才能圓滿演出,蘇老師 對專場演出的每一個細節,就連主持詞都替我操心把關。

在此,我再一次感恩蘇老師在藝術道路上對我的細心教誨和指引方向,讓我覺得,成為一個合格的演員,不光要正確認識文化的根性和立場,在追求藝術品格的同時,依然要把握住對人性中保持的真善美的精神寄托。

7.jpg

《黑叮本》劇照

逐夢藝術   傳承經典

臺上一分鐘,臺下十年功。

回想這些年我的秦腔藝術生涯,可以說我的大部分時間都在排練廳度過,除了基本功不可缺少之外,每一出戲都須反復練習,尤其這幾年的跨行當演出,從青衣到老旦,從臺步、長水袖和短水袖的應用,對老旦形體的把控,每次千遍萬遍去琢磨,有時候真的很煩躁,一個人在排練廳和自己賭氣、哭鼻子。但既然選擇的秦腔藝術,就必須勇往 直前。當一場演出在舞臺上展現成果時,聽著觀眾的掌聲和歡呼聲,那一刻所有的汗水和付出都是值得的。

在演出中,我覺得每一個角色,都是有鮮活的生命力的,從一場戲里,感受角色的情感變遷和生活態度,這些精煉的戲曲,都是文史典籍中的一種學養所開放的花所結出的果子,讓人能感受到一個堅實、充沛、達觀、樸素的生命價值觀和人生之樂,戲里戲外,都是人生。

從藝這么多年,雖然自己在藝術的道路 上小有成績,但藝海無涯,學無止境,在秦腔的非遺傳承道路上我們更應該肩負重任,讓更多的人喜歡秦腔,認知秦腔,支持秦腔 藝術這種優秀傳統文化。

弘毅守正,戲曲的傳承其實是文脈的延 續,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與發展。

因此,演好戲,傳承秦腔藝術將是我永遠追尋的夢想與堅守一生的責任。